全球頂尖科學家投奔中國,僅日本就2萬人!外媒警告:這只是開端

  • 商洛在線
  • 2023-08-01 09:50:34
  • 來源:東方新觀察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頂尖人才的流失一直是我國的“心頭恨”,清北甚至一度被網友戲稱為國外的“人才培養基地”。

然而風水輪流轉,近3年來已有1074位外籍尖端人才投奔中國。最典型的就是放棄美方高薪、毅然選擇中國的“智能語音之父”丹尼爾博維,為小米創造千億營收后,坦言“與中國人打交道更輕松”。

另一個震動學界的則是日本“光催化鼻祖”藤島昭,81歲攜團隊集體奔向中國。此舉迅速引發全球關注,日媒更是將其定義為“日本智慧的流失”。


(相關資料圖)

大概西方國家從未預料到,他們有朝一日也會陷入“人才流失”的困局。對此,部分外媒無情指出:這還只是開端。

01.頂級學者組團“跑路”,僅日本就2萬人!

近20年來,中國在國際科學研究中心的地位日漸攀升,國外科研人員紛紛向我國積極示好。而往常科技水平穩居東亞第一的日本卻風向突變:“赴日深造”魅力大減,甚至本國的尖端學者都在上演逃離戲碼。

數據顯示,自2001年起,中國的研發經費迅猛擴增13倍,而日本只有中國的1/3。中國充足的科研經費,似乎直接向海外科學家拋出了一個無法拒絕“橄欖枝”。

據日本主流媒體《每日新聞》報道,目前已有超過2萬名日籍頂尖人才選擇“投奔”中國。

2021年,日本“光催化之父”藤島昭,攜40多人團隊全職加盟上海理工大學。此舉在日本當地掀起了大片浪花,媒體多次發文感慨“本國危機即將來臨”。

為全力支持藤島昭團隊的發展,上海理工大學已投資數十億日元為其建立研究所。據了解,藤島昭培養的38名中國學生中,已有3位成為中科院院士。對此國內網友表示:這些錢換一個頂級科學家,值了。

同年,日本腦神經專家御子柴克彥,義無反顧地選擇到上海科技大學任教;“微納機器人鼻祖”福田敏男加入北京理工大學后,幫助中國研制出首個納米機器人,榮獲多項全球第一……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凰來”,近些年西方科研才子爭相來華的例子不勝枚舉,外媒曾發文聲表示“根本攔不住”。

02.“人才倒流”愈演愈烈,國內前沿科技正遍地開花

業內人士積極預測:隨著國際科研人才的“逆向”流入,我國科研硬實力大有反超之勢。

正如在藤島昭主研的光催化領域,其研制的“光催化捕蚊器”,目前已在蚊蟲肆意的地區投放使用,大大降低國人發病率。他曾在《開講啦》節目中提到:光催化作為一種環境友好型技術,從環境凈化到治愈蟲病都不可或缺。

在生物科技領域,日本憑借自身領先的科技實力,使得“細胞編程”、“小藍泵”等前沿生命技術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并于近年來將上述成果引入中國市場。

日本作為老齡化問題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極其重視對于生命科技的研究。在東京大學研究團隊開展的實驗中,上述“小藍泵”表現出使受試者“老齡指數下降、生命時鐘回撥”的潛力。

部分日企迅速追隨潮流,產品化該技術。此后不久,成品“小藍泵”——派洛維在日本東京銀座、三越百貨等商場走俏,當地普及率高達75%。商智數據顯示,該物質通過京JD東等跨境方式傳入國內后,在38-65歲中老男人中引起巨大反響。

圖:“小藍泵”在日本東京銀座展區

不可否認的是,在上述生命科技的輔助下,國人的老齡危機似乎確有得到緩解。檢閱其2萬余條評論中,不乏“精力不濟、白發等生理退行問題得以干預”等認可。

對此,日本NHK電視臺曾在紀錄片中預言,該科技或將引發一場“止衰熱潮”。

0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藤島昭等西方頂級科學家的“出走”,看似是個人選擇,但背后暗含的似乎是當今世界人才涌動的縮影。

科學家有國籍,但科學卻無國界。海納百川、吸收各國優秀人才并予以重視,不失為國家科技水平更上一層樓的好辦法。相信多在樣化人才的加碼下,很快就會迎來中國科技登頂全球的那一天。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