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官宣”上調GDP,中國GDP已降至美國的64%,還能追上嗎?

  • 商洛在線
  • 2023-07-08 20:19:21
  • 來源:簡易科技

截至目前,中國是最接近美國經濟總量的國家,關于中國GDP超美的話題從未休止,數據證明,過去這些年中國不斷追趕美國,距離越來越近,但是到了2023年差距卻再次擴大,再加上美國“官宣”上調GDP,不得不感慨:還能追上美國嗎?

美國對于GDP經常會修正,不是上調就是下調,但是大多數時間都是上調,今年4月份美國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的GDP數據,環比年化增長1.1%,這是美國公布的官方數據。


(相關資料圖)

由于美國統計GDP常常采用環比增速,而我國采用同比增速,所以為了更好的對比,我們也經常把美國的數據換算成同比增速,這樣對比起來更直接明了。

從4月份公布的數據來看,美國GDP環比增長1.1%,按照同比就是增長1.9%,同時一季度美國GDP總量為6.47萬億美元。

在一季度的數據公布后,很多媒體認為美國接下來可能會陷入經濟衰退,畢竟美聯儲當時還在加息,美國銀行業流動性枯竭,危機四伏,而且美國還隨時存在債務違約風險。

然而,5月份美國修正了GDP數據,環比增速從1.1%上調至1.3%。到了6月底,美國商務部再一次“官宣”上調GDP,環比年化增長2%,同比增長從1.9%提升至2.0%,同時美國一季度的GDP也提升到了6.48萬億美元。

到了6月份,美國兩黨最終達成妥協,通過了提升債務上限的法案,債務違約危機當即解除,美國又可以大舉發行美債了,美國財政部的資金難題解決了,隨后的2周內美國就發行了6000億美債,美國國債總額直接上升至32萬億美元。

再加上美國隨后發布的多項經濟指標都超出市場預期,美國經濟似乎又變好了,經濟衰退論似乎再次言之過早,美股再度上漲,蘋果公司市值更是直接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

由此可見,美國二季度GDP可能會再度提升,事實上今年一季度中美GDP差距已經擴大。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GDP折合4.18萬億美元,降至美國的64%,而去年還是美國的70%,短短3個月就下降了6個百分點,差距明顯擴大。

原因也非常簡單,一方面是今年一季度美國的高通脹起到了很重要作用,雖然美國經濟增速低于我國,但是包括物價因素在內的GDP名義增速美國更高,美國GDP增量高于我國,而我國一季度處于低通脹,GDP名義增速并不高。

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人民幣處于貶值狀態,GDP在兌換為美元后不得不面對縮水的境遇,所以兩種因素疊加下中美GDP差距擴大了。

考慮到二季度人民幣還處于貶值狀態,而且貶值幅度不小,可以想象GDP兌換為美元后會再度縮水,但是考慮到去年我國經濟基數低,今年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速會更高,所以二季度這種差距可能還會持續,但不會太夸張。

疫情過后的2023年,全球經濟都增長乏力,在歐美加息導致的消費需求大降的影響下,各國出口數據持續走低,貿易需求萎靡,外部環境對國內經濟造成一定承壓。

那么,我國GDP還能追上美國嗎?

雖然目前我國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波折,疊加出口下降、消費疲軟等因素,各項經濟指標似乎不及預期。但是,短期內的現象不足以說明我國GDP追不上美國。

根據IMF的預測,今年我國GDP增速將超過5%,而美國將達到1.1%,經濟增速仍然是我國領先,由于美聯儲加息還未結束,一旦通脹降至可控水平,美國又將開始降息模式,那時將真正進入美元貶值周期,高通脹和美元升值都將不復存在,人民幣將開始升值。

所以,此時正是美國升值周期內的正常現象,在匯率及高通脹的帶動下,美國GDP水漲船高,一旦美聯儲開始降息,形勢就會完全轉變。

目前,我國一方面在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超過日本問鼎世界第一就是佐證,說明產業升級正在取得更多的成績;另一方面,攻堅克難,打破半導體領域的國際壟斷,只要中國半導體產業取得重大突破,屆時局面將完全逆轉,美國的科技封鎖將形同虛設。

未來中國的GDP增長動力一定是依靠中高端制造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來拉動,那時的GDP質量會更高,也會打造更多的高利潤行業,整體提升國民經濟收入水平。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