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連線|專訪香港貿發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全球利率走向呈現差異化 內需將帶動經濟增長

  • 商洛在線
  • 2023-07-07 19:05:18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近日,香港貿易發展局與渣打銀行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報告顯示,第二季度“營商信心”整體預期指數仍處于兩年來的次高值,顯現大灣區區內企業對潛在增長的樂觀預期。不過,受復雜的全球環境等因素影響,二季度信貸現狀指數回落,企業融資信心回落。


【資料圖】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范婉兒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美聯儲在6月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但未來不排除加息的可能,而歐洲央行選擇繼續加息,預計短期內全球利率走向會呈現差異化。

對于下半年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范婉兒認為,外圍環境是一個最大的不確定性。如果歐美選擇繼續加息,將打擊個人消費以及企業的投資和消費欲望。展望下半年,預計中國的經濟增長將更多由內需帶動。

全球利率走向呈現差異化

《全球財經連線》:美聯儲在6月議息會議上宣布維持利率不變,歐央行選擇繼續加息,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降息。我們是否可以這么理解,全球貨幣政策走向將進一步背離?

范婉兒:可以這樣理解。我們現在看到內地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就是通脹情況不嚴重,因此內地可以選擇較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經濟復蘇。

歐美的通脹雖然逐漸回落,但仍處于較高水平。即使在6月,美聯儲宣布暫停一次加息,但大家仍預期美聯儲會繼續加息。所以,我們預計短期內全球的利率走向會呈現差異化。

內需將帶動經濟增長

《全球財經連線》:對于下半年全球經濟增長,你認為目前有哪些積極因素,同時還會面臨哪些風險和挑戰?

范婉兒:對于下半年經濟發展,我們可以看到,自內地與香港全面恢復通關后,經濟增長動力正在逐漸恢復。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動力有七成來自亞洲地區,包括兩大“火車頭”,其中作用最大的是中國,其次是印度。所以,我們會考慮,尤其是由內需帶動經濟發展。

外圍環境仍然是一個最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剛剛也談到,如果歐美央行選擇繼續加息,這會打擊消費和企業的投資以及消費欲望。

我們也看到,今年內地主要由內需帶動經濟增長。不過,我們也發現目前消費的重點集中在服務業、旅游業等,預計下半年會逐漸拓展到其他領域。

大灣區企業對營商前景有信心

《全球財經連線》:具體來看第二季度“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報告,有哪些表現是超于預期或者低于預期的?有哪幾個數據值得關注?

范婉兒:“渣打大灣區營商景氣指數”在經過第一季度的大幅上升8.8個點,超過51之后,第二季度的指數回歸到中性水平,在50左右,這其實是預料之中的。

因為上一次是基于內地與香港的全面恢復通關,重開之后有一個迅速反彈。但第二季度的指數也有令人驚喜的部分,雖然它只是回到中性水平,但仍有兩點值得大家關注。

第一是,大家對未來預期仍然保持較高的水平,預期指數保持在58.7的高位,也就是說大家對營商指數前景是非常樂觀的;第二是,在現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指數也高于50,在各分項指數中最高。這代表了什么?就是企業對前景很有信心,才會愿意加大投資。

香港可在大灣區發展扮演重要角色

《全球財經連線》:當前,大灣區營商前景如何?要如何進一步加深大灣區互聯互通?

范婉兒:大灣區的發展要緊跟國家的發展方向。現在我們都強調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受到很多重要因素影響。

我想強調兩點:第一是科技。我們需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先進服務業,這兩者都需要科技的配合。在大灣區,我們看到“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創新指數在2022年已連續三年位居全球第二。大灣區內發展科技創新的條件很好,而如何更好地科技成果市場化,將它們落地?香港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第二是低碳、可持續發展。在大灣區融合發展中,香港可以扮演重要角色。首先香港是亞洲最重要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中心,2022年通過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總額占亞洲區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市場的35%。另外,香港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在市場方面做得比較好。根據晨星公司在ESG方面的一項調研顯示,香港ESG表現位居全球第四,是歐洲以外市場排名最高的地方。這也說明香港上市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做法較為領先,可以協助整個大灣區的其他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

大灣區中小企業關注ESG領域投資

《全球財經連線》:全球中小型企業是經濟體系的主要動力,超過98%的香港公司都是中小企業。香港中小型企業尤其是創科企業要如何更好開拓內地市場?

范婉兒:從2018年到2022年的數據顯示,香港的初創企業數量增長了50%。其中,內地投資者是香港初創企業投資者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創企業生態圈方面,我們與內地的接洽也非常密切。此外,許多香港中小企業已經在大灣區內有立足點。

我們今年年初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灣區內有大約80%的企業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會進行ESG領域的投資,包括環保、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投資。可持續發展需要科技的配合。目前,科技助力的很多綠色案例,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助推先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我們看到這些事情已經在陸續推進中了。

對全球經濟增長保持審慎樂觀

《全球財經連線》:全球經濟增長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仍然是主流的觀點。你對此怎么看?

范婉兒:我們也覺得,第一,全球經濟增長會放慢,第二,通脹會高企。

這兩者背后,我們看到通脹高企降低了消費者的消費欲望和企業的投資意向。這些仍是一些不確定性。目前我們看到,央行在加息方面,除了美聯儲6月份宣布維持利率不變,但未來不一定會停止加息,而歐洲央行也是選擇繼續加息。好的方面我們也看到,在企業方面,除了與特殊科技相關的產品以及企業以外,其他企業對下半年的生產和出口訂單的信心仍然較好。因此,我們對未來經濟增長的前景也保持審慎樂觀。

三季度經濟增長會更強勁

《全球財經連線》:展望下半年,你如何看內地及香港經濟的前景?怎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范婉兒:我認為需要依靠內需帶動經濟的增長,因為外圍方面,歐美的需求仍然疲軟。但對于今年內地的經濟增長,普遍預測會超過5%。第一季度內地的經濟增長保持4.5%,接下來的第三季度,我認為增長會更加強勁。我們也看到內地在降息,新的刺激經濟的措施也有可能出現。

同時,我們也看到內地的消費動力,雖然剛開始大部分消費集中在服務業、旅游業等,但隨著時間推移,消費領域會逐漸拓寬。所以,我們對由內需市場帶動經濟發展的前景是比較樂觀的。

而在香港方面,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7月也派發了一些消費券,整個消費氛圍相當優良。如果你回看內地的一些指標,例如與服務業相關的PMI指數,它也遠高于50的水平,但如果只看制造業方面的指數,可能還要等一等。

內地和香港的消費將進一步回暖

《全球財經連線》:目前全球消費的發展趨勢如何?其中,香港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范婉兒:從全球趨勢來看,歐美的消費是比較疲軟的,因為它們的通脹水平較高。以英國為例,英國的食物通脹按年上升了19%,但居民收入肯定追不上這個上漲幅度。也就是說,居民的收入實際能買到的東西已經少了很多。在這樣的高通脹之下,基本生活的需要已經占據了大部分收入支出,他們也沒有很強的欲望增加其他方面的消費。

但是在亞洲地區,尤其是內地和香港,通脹維持在2%左右。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較大的空間,消費者仍有較強的消費欲望。另外,我們也要考慮到,能否刺激消費,還要看產品商品方面能否不斷推出新產品。推出新的產品也有可能刺激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最近我們也看到,一些大的電子科技公司都開始陸續推出新的產品吸引消費者。未來,這樣會帶動消費者更愿意消費。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