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訊:技能高手比拼?各秀本事現場過招

  • 商洛在線
  • 2023-06-28 09:39:01
  • 來源:山西晚報


(資料圖片)

山西晚報訊(記者 武佳)6月27日,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第四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山西選拔賽火熱開幕。  此次大賽由省人社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總工會聯合主辦,是我省迄今為止舉辦的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的綜合性職業技能賽事。以“技能筑夢想建功新時代”為主題,對接世賽、國賽,采取集中和分散方式進行,主賽場設在太原,并在大同、長治、晉城等地設分賽場。6月27日到6月28日,25個項目集中在會展中心進行決賽,此前已有21個項目分別在太原、長治、晉城、大同分賽場進行了決賽。  開幕式現場,全省各地的能工巧匠、技能高手云集,展開人工智能工程技術、工業控制、無人機裝調檢修、電子技能、烘焙、茶藝、花藝、健康和社會照護、社會體育指導(健身)等項目角逐。  值得一提的是,主賽場還特別組織了“迎國賽強技能展風采”主題推廣活動,各市展示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成果、職業技能競賽成果、絕技絕活項目以及相關行業風采。  山西瀟河國際會展中心N1、N2、N3場館里,一邊是大賽激烈緊張劍拔弩張,一邊是手工非遺作品賞心悅目精彩紛呈;一邊是老工匠老師傅展示絕活,一邊是新技師小師傅摩拳擦掌。一樣的精益求精,一樣的揮汗如雨,越來越多的三晉能工巧匠脫穎而出,活躍在職業技能賽場,用技能書寫精彩人生,踐行新時代工匠精神,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2019年起,我省連續3年組織全省職業技能大賽,每年省內各市縣、行業(企業)舉辦各類大賽平均50個以上。2020年,承辦了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我省獲得了全國第二的好成績。2021年,第九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山西代表隊躋身16個優秀組織獎前列,數控技能大賽參賽成績實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2021年組織的第三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通過“百日百項百場”全省性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引領各市縣、各行業提升技能競賽工作規模和質量,打造新發展階段全省性綜合職業技能競賽新品牌。  而今,通過以賽促培、以賽促訓,全省建立了以企業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為基礎、以省級和行業競賽為主體、省內競賽與全國競賽相銜接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主賽場掃描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比賽真車上陣加裝設備實現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智能化技術比賽現場,參賽選手在電動汽車后備廂位置進行測試調配,裁判員會根據相關項目進行逐一打分。  該項目裁判長告訴記者,新能源汽車智能化項目是第二次出現在職業技能大賽上,上一屆用的是仿真車平臺,這屆用的是真車。考試項目為在車上加裝一些智能化裝備,通過調試,實現無人駕駛。  6月27日,主要是考驗拆裝和調試;6月28日,進行第二個模塊,需要在另一個平臺上做調試;最后一個模塊,則是要上路,實現無人駕駛,也就是根據地圖完成駕駛,實現發現障礙能躲避,遇到紅綠燈能識別。  裁判長說,盡管有些學校開設了智能網聯專業,但該專業的市場需求有限。希望通過比賽,可以促進專業院校的專業建設,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  一位剛下賽場的選手說,這次比賽讓他受益匪淺,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知道以后在哪個方向努力了。“選手有老師,有職工,有學生,大家在同一個平臺,先是比拼技術,后是成為戰友。”該選手說,他還會繼續努力,參加下一屆比賽,爭取一個好成績。無人機裝調檢修比賽比拼呈現兩極分化現象30%選手完成考核在無人機比賽現場,選手們之間的比拼呈現兩極分化現象。有的選手可以迅速完成組裝調試,并到試飛場地進行試飛,而有的選手不免緊張,甚至到了比賽結束,仍未完成調試。該項目裁判長告訴記者,根據6月27日上午的比賽結果,有30%的參賽選手完成了指定考核。  無人機裝調檢修賽事分為兩部分:先用60分鐘,把拆開的一臺無人機進行零配件的組裝和調試;調試成功后,進行到第二部分,用30分鐘的時間,到試飛區完成指定動作。  一位成績不理想的參賽選手說,他落敗在組裝階段,看到包括控制器、傳感器、線路、電機、上下蓋板、螺旋槳等幾十個零配件后,感覺能夠完成,但是自己的熟練程度還是不夠。“要是再給我20分鐘,應該就能調試成功了。”他感慨道。賽后,他向一名成功完賽的選手請教,對方熱情地說了自己的學習訓練過程,讓他收獲頗豐,能和高手結識,他特別感謝大賽提供的機會,比賽參加得非常值。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比賽對接我省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參照國賽標準制定在賽場里,一群戴著黃色安全帽的選手格外引人注目。他們兩人一組,圍著一只黃色的鋼鐵“手臂”忙碌著。  這是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比賽項目,機器人像一只手臂,模擬人的仿生結構,最下面能旋轉的是腰,往上依次是肩、肘、手腕、手指等,可以完成指定的動作。  該項目裁判長介紹說,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是第二屆國賽的新職業項目,也是對接山西省十大產業鏈中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參照國賽標準,制定整個任務的作業流程。  其實,作業是一個電動機的裝配過程,工業機器人起到的作用就是搬運組裝,同時還會用到機器視覺對組裝的結果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后,完成識別順序號、放到立體倉庫里等新指令。  通過這幾個組合的指令,檢測選手對操縱工業機器人的熟練程度、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并為我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能人才保證。  一位首次參與此賽項的選手說,比賽涉及到硬件組裝、電器連接、氣路連接等。比賽中,他們一人組裝,一人編寫工業機器人程序,兩人互相配合完成,挑戰難度系數非常大,但這也讓他感到協作的力量。現場   河東工匠:希望工藝品制作也能加入職業技能大賽在大賽場館內設有11個市的手工藝品等技能展示區,每個展示區展示的都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運城展示區內,記者看到,有絳州澄泥硯、絳州木版年畫、聞喜草編、聞喜玻璃制品、永濟木雕、萬榮布藝和面塑。  絳州澄泥硯和木版年畫的現場制作引來了絡繹不絕的圍觀者。  在現場雕刻澄泥硯的范友良告訴山西晚報記者,他從事澄泥硯的制作與雕刻已經有20余年的時間了,剛進入這個行當時,每天的工作就是用清水和泥、過濾原料,特別考驗創作者的耐心。  要制作澄泥硯,除了幾十次的過濾,還要有300多遍的揉搓,可以說從采泥到制作硯坯,通常要耗時半年到一年半的時間。  范友良說,在第一屆全國硯雕技術大賽中,他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的稱號,同時他也是第三屆河東工匠的獲得者。“工藝品制作的比賽,目前不在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行列中,但我希望有一天,工藝品比賽能正式入列。”范友良說,非遺小眾,但交流與展示可以讓非遺活起來,因此他想讓更多人通過比賽認識并且看到非遺獨特的美。參賽選手:這是一場比賽,也是一種學習一種享受在美發項目的參賽區內,選手們在梳妝臺前,對發型模特進行發型設計和修剪,手里的動作干凈、利落;插花項目的參賽區內,選手們要完成花束、盤花、新娘花飾、花環、植物設計等多個模塊的比賽,只見他們在各種花束間游走,展現著新時代花藝人的創新精神……  賽場內,選手們屏息凝神,專心致志地投入。賽場外,等待參賽的選手說來外圍觀看比賽,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享受。  烘焙賽項的隔離線外,一位小伙子跟隨了比賽全程。小伙子姓時,今年25歲,從事烘焙制作3年多了,也是一名比賽選手。  他一早就來到賽場,自己賽完,還繼續觀摩學習,抓住裁判員空閑的間隙,湊上前詢問烘焙技術文件中關于“花色”的詳細要求。  “每一項比賽內容都會有相關的技術文件,里面詳細介紹了比賽的內容和要求,我一個月前就開始研究。”小時說,他是第一次參加比賽,目的就是積累經驗,看了其他參賽選手的比賽,發現選手們的制作過程都特別流暢,他從中也學到了很多,對自己接下來的比賽很有幫助。  在餐廳服務(西餐)的比賽場外,長治學院酒店管理專業的5名學生正聚精會神地看著其他選手的比賽,他們有人全程錄著像,有人低聲交流著。“和我們平時訓練的順序不一樣,我們訓練的時候是先分盤上沙拉,再倒酒水,現在有的選手是先倒酒水。”選手韓婧說,觀摩比賽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采訪中,山西晚報記者得知韓婧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三屆全國旅游院校服務技能大賽的“中式鋪床”中獲得二等獎。她說有了一次參賽經驗,這次比賽心態會好很多。  長治學院帶隊老師王維勝說,該校一直在加強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這次有5名學生來參加餐廳服務(西餐)的比賽,帶著學生參加比賽,就是要通過比賽找到理論與行業實踐應用中的差距,達到“以賽促教”“以教促改”“以改促學”的目的。  “學生們通過比賽,可以看到自身與優秀選手間的差距,以此提高學生的專業認知水平、技能操作水平、職業素養和心理素質。”王維勝說,比賽特別考驗選手的臨場應變能力,學生在這一方面還有欠缺,但全程英語溝通卻是他們的強項。  長治技師學院連續四屆都是山西省職業技能大賽的承辦單位,電器控制技術應用系的專業課教師郭凱,曾獲得過山西省職業技能大賽一等獎,現在的他還是大賽的一名裁判員。  郭凱說他感受到大賽的變化有很多,第一是新增了很多比賽項目,如人工智能、軌道技術等;第二是參加選手人數也在逐年上漲,以前移動機器人的參賽隊伍只有10支,今年有30多支隊伍;第三是大賽開始對接國家級和世界級比賽,這對參賽選手的技術操作要求越來越嚴格。“參賽選手的年齡也越來越小,說明青年技能人才的隊伍在不斷壯大。”郭凱說,通過比賽,學生也有了更高、更好的就業平臺。

山西晚報記者 楊洲芬 宋俊峰 通訊員 劉書睿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