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同向發力?護航“就業”“用工”

  • 商洛在線
  • 2023-07-27 16:32:12
  •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太原某人才招聘會現場。本報記者王佳攝

(掃描二維碼看視頻)


(資料圖片)

7月的三晉大地,炙熱如火。  今年剛畢業的大學生張琪,還在找工作,她的內心正如眼下的天氣一樣,焦灼無比。  目前,正值大學生畢業季,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如何?用人單位能否找到所需人才?為此,記者進行了走訪。

求職者:不將就,更看重崗位穩定性和發展前景

“還沒畢業的時候,附近就有一些畫室伸出橄欖枝讓我去當老師,工資待遇還可以,但我想找個編制內或是國企等穩定一點的工作。”  張琪,今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從去年開始,她就著手備考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最近她剛參加完某個市的事業單位招聘考試,正在等待筆試成績。  同是今年畢業大學生,山西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王開告訴記者:“我們宿舍6個人,有3個考上研究生,2個去了國企,其他宿舍沒就業的,都是在準備考研究生、考公務員等各種考試。如果沒有穩定一點的工作,大家更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再學習,而不是隨便簽一個公司就業。”  走訪中記者發現,經歷過3年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后,很多大學生求職者認為單位的穩定性比短期內的薪酬高低更重要。  7月16日,在太原市萬柏林區“職引未來·筑夢青春”百日千萬招聘專項行動招聘會上,剛畢業的求職者李青告訴記者,比起薪資,他更看重公司未來的發展前景。  采訪中,很多求職者均表示,對于就業,父母并沒有給太大壓力,反而會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這也使得他們在找工作時,更看重企業的長遠發展和個人工作環境等方面。  找工作,不只是為了謀一個“飯碗”,而要匹配自己的興趣和向往的生活方式,這是新生代求職者與過去單純追求“高薪”的求職者的最大不同。

企業:招人難度不小,留住人才更費心費力

中科遠航建設有限公司創始人徐強,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里的招聘網站,搜索條件合適的求職者。“看見合適的人,我趕緊讓人事專員去聯系面試。”徐強說。  “目前業務崗缺口比較大,就是招不來人。”徐強焦急地告訴記者。中科遠航公司是徐強在2019年創立的,注冊資金5000萬元。4年時間,公司已從初創期進入快速擴張期,隨之而來的是人員需求的增加。  記者采訪發現,造成企業招人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山西北控晉馬創興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畢彥旭分析:“首先,因待遇等綜合因素,太原人才外流的情況比較突出。其次,人們的傳統就業觀念多是應聘國企或有編制的單位,而這類工作崗位是非常有限的。基于以上兩點,在民營經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人員需求大的當下,‘招工難’現象更加凸顯。”  人之所以難招、才之所以難引,在山西廣電人力資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寧看來,相較于其他省份,我省的人才政策力度需要再加大,政策內容要以滿足人才最迫切的需求為導向。  都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其實留住人才比招聘人才更費心。對此,徐強深有體會:“一般情況下,民營企業的人才跳槽率很高,人才流失造成的損失是培養新員工成本的好幾倍。”招進來,留不住,企業的損失是顯而易見的。

多方合力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

就業是事關百姓的重要民生。為做好這項民生工作,我省早謀劃、早準備,出臺系列就業創業利好政策。  近日,省財政廳提出4個方面20項舉措,全力推動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各項工作;省人社廳啟動實施了2023年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推進計劃,推出十大專項行動;省教育廳在全國率先開辦了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專職人員培訓班……部分政策措施實現了創新突破和多個首次,多措并舉做實做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千方百計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為其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攜手護航“三晉大學生”走穩就業路。  為搶抓高校畢業生求職關鍵期,促進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省內各高校紛紛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畢彥旭所在的北控晉馬公司通過北控創新孵化聯盟“京津冀”的優勢資源,為創業企業提供了“才財助力”平臺,帶動了區域內優質人才就業創業發展。  為了助力用人單位找到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李寧表示,山西廣電人力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會對服務的企業進行調研了解,對應聘者進行崗位匹配度評價,對高匹配應聘者進行崗前培訓,做好求職者和用工單位的中間人工作。  當下,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招工難”“兩難”并存,唯有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為大學生就業保駕護航。

本報記者王佳

記者手記職業規劃先行 求職有的放矢

你想找一份什么樣的工作?對未來職業有規劃嗎?很多大學生在回答這兩個問題時,通常沒有明確的答復。  當下,慢就業成為主旋律。我們也能看到,一方面是高校畢業生要面對現階段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另一方面,學生對自我、環境和就業形勢了解不夠,沒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導致在找工作時沒有明確目標和方向。  針對大學生缺乏清晰職業規劃的問題,筆者認為,應采取系列措施強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從2008年各高校推出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至今已有15個年頭,建議學校形成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將“自選動作”與“必做動作”結合起來,使每一位大學生都能接受到就業教育。同時,高校還要給學生體驗真實社會的機會,將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滲透到日常教學中,充分用好社團組織優勢,通過多姿多彩的活動、豐富的社會實踐等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規劃素養和就業能力。

王佳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