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速讀:桀驁不馴的蒙古,是如何成為中國的核心領土的?清朝可是關鍵

  • 商洛在線
  • 2023-07-04 12:25:30
  • 來源:觀察網

明清時期的蒙古人


(相關資料圖)

雖然今日對清朝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有的過度吹捧清朝,這些人被網友蔑稱為包衣奴才、“螨清”走狗;有的則過分貶斥清朝,認為清朝造成了中國的倒退,這些人其實擴大了民族矛盾,其觀點也是錯誤的。平心而論,清朝作為中國傳統時代的最后一段,對今天中國社會的諸多方面都有影響。不可否認,清朝確立的版圖是今日中國領土的直接來源,清朝維護中國統一的行為是值得贊揚和肯定的,諸多維護統一的行動中,當屬將蒙古由外藩變為內臣,意義最為重大。蒙古在清朝才同內地省份一樣,對中央朝廷極度認同。朝廷對蒙古可如臂使指,自此蒙古牢牢地被控制在中央手中,再不曾分離。

蒙古大汗

一、外藩蒙古

蒙古草原,自秦朝以來就是中原朝廷的心腹大患,歷朝都和蒙古草原進行了殊死較量。秦漢驅逐匈奴,魏晉五胡亂華,北魏反擊柔然,隋唐進攻突厥,大元滅亡南宋,這些都是蒙古草原和中原朝廷的沖突與戰爭。在中原和草原的爭奪中,雙方互有勝負,勝利者如漢唐雄兵,卻也只做到驅逐匈奴、突厥,無法對草原建立起完全的直轄統治,只能通過冊封臣服的草原首領,實現草原名義上的歸附。在這里中央王朝和草原的關系,實際如同中國和朝鮮、琉球等藩國,是兩個政權之間的關系,而非中央和地方的關系。

直到元朝建立,情況發生了變化。元朝以草原起家,統一中國,真正將中原和草原混同為一。所以從嚴格意義上講,元朝才真正將蒙古納為中央朝廷的直轄地,蒙古才成為中原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明朝建立后,元朝宗室北逃草原建立了北元,此舉又造成了領土分裂。朱棣五伐草原,解除了明初草原對中原的威脅,也確立了明朝對草原的宗藩關系,蒙古一時臣服大明。在此需要明確,宗藩關系不同于主權,所以明朝對蒙古草原的統治實際同對朝鮮一樣,明朝無法直接通過設立流官來治理草原,而是依靠當地上層,通過對他們進行冊封,實現間接統治。

大明北伐

到了土木堡之變后,蒙古諸部脫離了明朝控制。嘉靖時期,在俺答領導下,原本臣服于草原霸主察哈爾部的土默特部崛起,察哈爾部被趕到蒙古草原東部,自此土默特部成了蒙古的代名詞。土默特部的核心領地大致在今天內蒙、青海一帶。但隆慶時期,明朝通過冊封俺答為順義王,完成了“封貢”,蒙古重新臣服,但明朝仍未實現對蒙古的直轄。

二、隆慶以后蒙古的衰弱和分裂

蒙古自身的衰弱是蒙古被納為直轄的直接原因。俺答死后,土默特部陷入內亂,直接削弱了蒙古領導者土默特部的勢力。俺答死后,三娘子在明朝說和下嫁給俺答長子黃臺吉,但三娘子憑借多年協助俺答處理事務的資本,成了蒙古實權者,其地位類似后世慈禧,因此遭到忠于順義王的一批土默特貴族反對。

蒙古的女子

隨后又發生了板升歸屬問題。三娘子和俺答有一子名叫不他失禮,三娘子想將蒙古草原中的板升地區劃給不他失禮當封地,但這遭到實際管理板升地區的俺答義子恰臺吉的反對,這又加深了土默特內部的分裂。

而領土爭奪又和順義王繼承人的確立糾結在一起。黃臺吉的長子扯力克想繼承順義王位,但明朝所賜的順義王大印在三娘子手中,三娘子想立自己的兒子不他失禮為新順義王,“三娘子匿王篆及兵符,欲以私其愛子,而扯力克從中睥睨,益怏怏與三娘子不相能”。經過明朝斡旋,三娘子嫁給扯力克,板升地區劃給不他失禮,雙方關系暫時緩和。

1607年,扯力克死,扯力克之孫卜失兔在青海單方面宣布繼任大汗,而占據蒙古草原的三娘子則打算立自己的親孫子囊素為汗,自此蒙古又遭分裂。

1611年,支持卜失兔的蒙古貴族糾集五路大軍威懾囊素。1612年,卜失兔得以繼承順義王位,但雙方“總以爭家未定,仇恨日深”。這次內斗直接導致土默特蒙古三分。此后以歸化城為中心,歸化以東稱東土默特,以西稱西土默特,進入青海的土默特蒙古則脫離土默特部的管轄融入青海蒙古。

這個時間恰恰是后金崛起的關鍵時刻,土默特部作為蒙古諸部的領導者,卻陷入了內斗分裂,直接導致蒙古抗金不力,在戰場上被后金擊敗。

蒙古大汗

三、察哈爾林丹汗的反向輸出

被土默特部趕到東蒙古的察哈爾部在17世紀初期,進入到了林丹汗統治時期。林丹汗四處掠奪,洗劫了科爾沁蒙古、喀爾喀蒙古,致使兩部蒙古倒向了后金,引發了后金對林丹汗的戰爭。林丹汗不敵后金,此時又逢卜失兔和囊素爭奪汗位,林丹汗“知卜失兔弱,移牧而西”,想趁機西征,重新恢復草原霸主的地位。1628年,林丹汗和卜失兔的軍隊交戰,林丹汗殺死了卜失兔的重要軍事支持者那木兒臺吉,卜失兔的勢力更加衰弱。此戰重新確立了察哈爾部的霸主地位。隨后林丹汗以蒙古大汗的名義向明朝上書,要求將過去賜給土默特的“歲賜”轉給自己,明朝同意了,當年就賞林丹汗市馬銀70萬兩。

林丹汗畫像

就在林丹汗在蒙古草原大殺四方的時候,后金聯合被林丹汗欺壓的東蒙古諸部再討察哈爾本部。1632年,皇太極誓師出征,出其不意,直搗察哈爾汗廷,林丹汗慘敗,西逃千里,輜重盡失。陷入絕境的林丹汗居然失了智,為了補充給養,居然掠奪明朝邊城,這又造成了明朝對林丹汗感情的惡化,使得林丹汗失去了最后的支持力量。此后林丹汗對金作戰,屢戰屢敗。

1634年,林丹汗死于青海,皇太極召集蒙古諸部,包括卜失兔之子俄木布在內的土默特部都臣服后金,后金完成了對蒙古草原的統一,蒙古各部尊后金大汗皇太極為草原共主,自此愛新覺羅家族兼任后金大汗和蒙古大汗兩個職位。

皇太極

1635年,林丹汗之子額哲向皇太極獻上了傳國玉璽,至此鐵木真后人統治草原的時代真正結束,蒙古開始內屬于后金。1636年,后金正式將八旗制度引入蒙古,后金掌握了對蒙八旗旗主的任命權,此舉標志著鐵木真黃金家族對草原完全失控,蒙古基本完成內屬,滿蒙混同為一家。

此后滿清入主中原,由此中原、草原又緊密聯系在一起。在清代,滿蒙聯姻,清朝皇帝能如臂使指般指使蒙古各部,蒙古終于同內地省份一樣,成為中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寧靜飾演的孝莊,就是科爾沁蒙古人

文史君說

清朝對今天中國產生了積極意義,今日中國版圖的直接來源就是清朝確立的邊疆。順治入關后,清朝實現統一,成了中國的正統王朝,蒙古草原自然也就成了清朝皇帝的直轄地。有清一代,滿蒙聯姻是國策,滿人和蒙古人政治地位基本一樣,滿族、蒙古女子都可以成為皇后,著名的孝莊太后就是蒙古人。正是清朝皇帝的努力經營,蒙古才真正從政治、經濟、文化上成為中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中央牢牢掌握在手中。

參考文獻

林幹:《中國古代北方民族通論》,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

趙文中:《嘉隆時期明與蒙古土默特部關系新探》,內蒙古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20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點擊「浩然文史」閱讀原文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