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產業為"筆"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最新消息

  • 商洛在線
  • 2023-07-03 15:00:17
  • 來源:黔東南微報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

仲夏時節,行走在黔東南大地,放眼望去,蔬菜基地綠波蕩漾、林下的雞鴨爭相覓食、山坡上牛羊歡叫……一幅幅優美的田園畫卷在黔東南大地徐徐展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資料圖)

今年以來,黔東南州堅持以鄉村產業振興為引領,因地制宜、精準發力,探索出了一條聚焦發展特色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近日,記者來到黃平縣重安鎮清水江村西紅柿種植基地,看見白色的大棚一座連著一座,在陽光下格外耀眼。大棚內,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西紅柿猶如紅寶石鑲嵌其中,在這里務工的村民正忙著進行田間管理,基地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今年以來,當地引進了優良的西紅柿品種進行大棚栽植,產出的西紅柿不僅品質好,而且產量高,受到眾多收購商的喜愛。

“西紅柿占地30多畝(1畝=0.0667公頃),一畝大概產量有5000至8000公斤左右,總體產出大概是23萬公斤左右,這小小的西紅柿也成為村民們新的‘致富果’。”重安鎮清水江村西紅柿種植基地負責人廖江舟說。

隨著產量增多,加之西紅柿種植本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從栽種到采摘用工需求越來越大,尤其成熟期,每天用工都在20人左右,這也給村民帶來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的機會。

產業興則經濟活,經濟活則農民富。

眼下,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的1000余畝楊梅迎來成熟季,果林里一顆顆圓潤飽滿、色澤誘人的楊梅掛滿枝頭,一幅碩果累累、一派豐收的美景映入眼簾。

此時,村民們正在果林里忙著采摘楊梅供應市場,不少游客也前來體驗采摘的樂趣。

“今年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加上科學養護到位,我們的楊梅個頭好于往年。現在每年產量是10萬公斤左右,通過省科技廳的幫扶和農技專家前來指導,今年的楊梅產量和口感比往年更好。”劍河縣岑松鎮巫亮村黨支部書記邰勝國介紹。

如今,巫亮村楊梅基地迎來了大豐收,飽滿碩大的楊梅掛滿枝頭,令人垂涎欲滴。巫亮村也成為了游客休閑觀光、體驗采摘的好去處。

同樣,在雷山縣丹江鎮南屏村楊梅基地里,紫紅色的楊梅綴滿枝頭,眾多游客慕名而來,提著籃子在基地里來回穿梭,品味酸甜可口的楊梅。

據了解,南屏村光照充足,水質優良,種出的楊梅個大味甜、色澤鮮艷,營養價值十分豐富。目前,該村楊梅種植面積達380畝,由于花期晴好天氣居多,楊梅坐果率高,品質也有所提升。

“我家基地大概有10多畝楊梅樹,現在長勢喜人。明年,我們要繼續壯大發展楊梅種植規模,助推鄉村特色產業發展。”雷山縣丹江鎮南屏村村民張寧星說。

除了紅紅火火的楊梅,今年丹江鎮發展精品水果種植面積9600余畝,逐漸形成了腳猛村水晶葡萄、南屏村楊梅等水果重點產區。這也是丹江鎮不斷探索多元化產業發展與鄉村旅游相融合的發展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如今,精品水果產業已成為有效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下一步,我們將以市場為導向,把水果產業作為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來抓。突出以水晶葡萄、蜂糖李、黃桃等特色水果為重點產業,實現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1.2萬畝以上。”雷山縣丹江鎮副鎮長魏澤強說。

如今放眼黔東南,美麗的田園風光渲染大地,一幅山清水秀、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在這片民族文化濃厚的土地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加快特色單品規模化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大幅提升,黔東南正步履不停,未來可期。

標簽:

?

推薦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