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硬招實招?拓寬就業渠道】我省多措并舉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

  • 商洛在線
  • 2023-08-06 06:34:22
  • 來源:山西經濟日報


【資料圖】

新華社發(徐駿作)

崗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補貼期限最長3年;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至2024年12月31日;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萬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0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萬人……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激發活力擴大就業容量

《通知》提出,要圍繞我省培育市場主體、支持產業轉型、承載企業集聚的十大平臺建設,做好勞動用工、社保服務、人才支撐、從業人員權益保障等工作。針對平臺企業用工需求,及時組織行業性、區域性專場招聘。開設專門的社保經辦服務窗口,為平臺企業提供“點對點、一對一”的社保經辦服務。對吸納符合條件勞動者就業的企業,按規定給予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崗位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00元、補貼期限最長3年。社保補貼標準不超過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的2/3。  要充分發揮失業保險穩崗助企作用。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至2024年12月31日,失業保險繼續執行1%的費率(其中單位部分0.7%、個人部分0.3%)。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按30%返還。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支持金融保險機構開展穩崗擴崗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面向吸納就業人數多、穩崗效果好且用工規范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設立“助企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給予單戶授信額度最高3000萬元、原則上不超過4%的優惠利率貸款。實施個體工商戶保險保障項目,有效化解個體工商戶因意外造成的經營中斷、財產損失或者人員傷亡等風險,激發經營活力。  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加快構建將政策咨詢、信息發布、能力培養、融資支持、指導幫扶、項目推薦、孵化服務、活動組織集于一體的創業服務機制,對重點創業群體提供針對性分類指導。對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的創業擔保貸款最高額度為30萬元,對符合條件的小微企業,根據企業實際吸納就業人數合理確定創業擔保貸款額度,最高不超過300萬元。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因自然災害、重特大突發事件影響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可申請展期還款,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加大技能培訓支持力度。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50萬人以上,新增技能人才30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0萬人。參加失業保險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或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按照初級(五級)1000元、中級(四級)1500元、高級(三級)2000元的標準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每人每年享受補貼次數最多不超過3次,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加快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實施公益性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工程,2023年省級安排資金9320萬元,對每縣給予60萬元120萬元的一次性支持,確保年內全省117個縣(市、區)每縣至少建成一個零工市場。建設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對成功創建國家級和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分別給予200萬元和1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并根據促進就業人數按國家級每年最高80萬元、省級每年最高60萬元的標準給予基礎運營經費補助。

拓寬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

穩妥有序推進取消就業報到證后的銜接工作。2023年起不再發放就業報到證,各相關部門要穩妥做好報到證取消后的檔案轉遞、檔案存放、戶口遷移、報到入職等銜接工作。  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并穩定就業半年以上的,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大中型企業新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的1624歲青年,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1000元,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穩定機關事業單位崗位規模。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前瞻謀劃招錄計劃,用好機關事業單位編制存量,統籌自然減員,補充更多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事業單位年內招聘規模不少于2.9萬人。  鼓勵引導基層就業。穩定“三支一扶”計劃、“特崗教師”計劃、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招募規模。實施“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落實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免試申請鄉村醫生執業注冊政策。對到省內艱苦邊遠地區、老工業基地縣以下基層單位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落實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有關規定。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可提前轉正定級,轉正定級時薪級工資高定1至2級。  支持國有企業擴大招聘規模。全省國有企業要進一步挖掘崗位潛力,將當前所需與超前儲備人才有機結合,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就業崗位。2023年可給予一次性增人增資,核增部分據實計入工資總額并作為下一年度工資總額預算基數。  實施“3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在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各類企業、街道社區、政府投資項目和科研項目募集不少于3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對見習單位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60%給予就業見習補貼,按每人240元的標準給予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保費補貼。鼓勵見習單位提高留用率,對見習留用率高于50%的單位,留用率每提高10%,補貼標準提高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5%;留用率高于80%的,補貼標準提高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對見習期未滿與見習人員簽訂勞動合同的,給予最多3個月的剩余期限見習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開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創業服務支持行動。實施“創業主體培育”計劃,支持有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高校畢業生創業。政府投資開發的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創業載體,要安排不少于30%的場地免費提供給畢業5年內自主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優化高校畢業生創業補貼“歸集簡辦”政策,對應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后自主創業并帶動1人以上就業,在市場監管部門注冊、有納稅行為和社會保險參保繳費行為的,給予1.5萬元的資金扶持,此政策執行至2023年12月31日。

強化就業幫扶兜牢民生底線

加強困難人員就業幫扶。聚焦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脫貧戶、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就業困難人員,開展常態化就業援助,提供“一對一”精準幫扶。對符合條件的省內全日制普通高校畢業生和全日制中職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補貼標準每人1200元。對企業招用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每吸納1人給予1000元的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23年12月31日。  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做到應享盡享,并及時足額發放。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失業人員及家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單月同比漲幅達到規定標準時,按規定向困難群眾足額發放物價補貼。  此外,《通知》提出,要提升服務能力,優化就業創業服務,推動更多政策直達快享,提升群眾對就業政策和就業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要做好政策宣傳解讀,廣泛推動穩就業政策進企業、進園區、進校園、進社區(村),提高政策知曉度,穩定各方預期,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本報記者王佳麗 實習生車浚清

標簽:

?

推薦More